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嗎?是吃、穿、用、玩,還是知識、技術?其實,這些都不是。沒錯,孩子需要這些,但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。孩子雖小,但也應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。在傳統(tǒng)觀念中,孩子是父母血脈的傳承人,理所當然要從屬于父母,理所當然地要唯父母之命是從。生活中,我們就常常能看看父母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學習,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強加給孩子。
在這一點上,美國的父母比我們做的更好。在他們看來,孩子從出生那天起,就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。無論是誰,都沒有權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,更不能替他做選擇。甚至每做一件事,每說一句話,都要考慮是否尊重和理解了孩子的心理。拿挑食來說,中國父母大多會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:“多吃點蔬菜。”而美國父母大多會說:“親愛的,你知道為什么你的皮膚會這么差嗎?這都是因為蔬菜吃少了?!蹦姆N方式更能讓人接受呢,相信你心中應已有了分曉。
尊重孩子,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,但做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。尊重孩子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,稍有不注意,就可能傷害孩子敏感的自尊。如,用不耐煩的語氣和孩子說話,無故打斷孩子的談話,代替孩子回答問題……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,但如果你沒有建立要尊重孩子的思維,就可能隨時逾越“雷池”。
要在中國父母的大腦里,建立尊重孩子的思維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:一方面,部分家長思想中還殘殘留著封建家長制的余毒,信奉“子從父命”、“天下無不是的父母”等古訓,另一方面,部分家長容易感情用事,常常是情感沖淡理智,不是嬌柔寵溺愛無度,就是施教言行無度。所以,要談尊重孩子,父母應該首先“洗腦”。
1.清除頭腦中的封建家長制余毒,摒棄“我說你聽”、“我打你通”等對孩子完全支使、指揮的錯誤觀念。必須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是家庭中平等的成員,而不是家長的附屬品,更不是可以任意擺弄的“玩意”。當然,父母有管教孩子的義務,但這種管教應該重教輕管。在施教的過程中,應該試著了解孩子的想法,而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作為標準,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。
2.對孩子的期望要從實際出發(fā)。如果孩子背負著那些沉甸甸的人生理想,那么他必將失去快樂的童年。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“杰作”,也不是你的“翻版”,他應該有自己的道路。所以,在給孩子規(guī)劃未來時,應順其天性,不要逼著他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。如果你有了這種思想做指導,就會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,而不強迫他一定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。只要孩子具備良好的素質基礎和基本能力,即使沒有達到你的目標,也能開創(chuàng)出一番自己的天地。
3.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、情緒。父母愛孩子,天經地義,但決不可走向極端。尊重孩子,一味地打罵不行,百依百順也不行。任何事情,一旦過了度,就肯物極必反。所以,面對孩子,父母應有自控意識,保持理智和清醒的頭腦。